丁汝昌战死却未获优恤,这是为什么?

来源:星岛环球网 时间:2023-07-31 17:16:42

清朝光绪二十年夏天,以丰岛海战为标志,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。参与海战的中国军队,是李鸿章创建的北洋水师。北洋水师的指挥官,是来自安徽庐江的丁汝昌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丁汝昌生于1836年,早年参加过太平军,后随程学启投顺湘军。李鸿章组建淮军后,丁汝昌又加入到淮军。1879年,李鸿章奉命督办北洋海防事宜,急缺人手,便将丁汝昌调来,担任北洋水师提督。

在中日甲午战争中,北洋水师和日本海军一共进行了3场海战,即丰岛海战、黄海海战、威海卫之战。丁汝昌没有参加丰岛海战,参加了后两场海战。

战前,光绪皇帝和主战派大臣对北洋水师寄予了过高的想法,以为战争爆发后,北洋水师必将迎头痛击日本海军,给他们好好地上一课。没想到丰岛海战打响后,北洋水师1艘战舰被击沉,1艘战舰被俘,共有1100人伤亡,而日本海军却毫发无损,没有伤亡。这让光绪皇帝极为恼火。光绪皇帝给丁汝昌连续发了几封电报,情绪激动地质问为何北洋水师没有取得战果,指责他“狡猾避敌”。

不仅如此,光绪皇帝还发布上谕:“海军提督丁汝昌即行革职。”在甲午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,光绪皇帝竟然要将北洋水师的最高指挥官革职问罪,岂非咄咄怪事?

好在李鸿章是丁汝昌的上司,谅解丁汝昌的难处,顶住很大的压力李鸿章递交了一份《复奏海军统将折》,为丁汝昌辩护。光绪皇帝给了李鸿章面子,再次发布上谕:“丁汝昌暂免处分。”这就是说,丁汝昌虽然还能以北洋水师提督的身分指挥舰队作战,但已经是戴罪之身,随时有可能革职论处。

光绪皇帝始终对丁汝昌不放心。日军攻陷旅顺后,光绪皇帝下令革去丁汝昌的尚书头衔,摘去顶戴,革职留任。北洋水师退守威海卫港后,丁汝昌为防止日军利用陆上砲台轰炸港口内的北洋水师,建议做好炸毁陆上砲台的准备,被威海卫北帮砲台守将戴宗骞误会“通敌误国”,光绪皇帝下令将丁汝昌交刑部治罪。在李鸿章、马格禄的极力争辩下,光绪皇帝才允许等丁汝昌办完手里的事情后,再解送刑部。

然而,丁汝昌哪怕有天大的本事,也无法阻挡北洋水师的覆灭。在北洋水师即将全军覆没之际,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函丁汝昌,劝他投降。丁汝昌将信件转交给李鸿章,并复信拒绝了伊东佑亨的劝降。1895年2月12日,丁汝昌将北洋海军提督印截角作废,服食鸦片自杀,以身报国,终年59岁。

丁汝昌之死,举国哀悼。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感怀于丁汝昌的牺牲精神,批准将丁汝昌的遗体送回中国。于是,2月17日,北洋水师的练习舰康济号砲艇载着丁汝昌、刘步蟾、戴宗骞、杨用霖、张文宣5人的遗体,在潇潇细雨中离开威海卫港,凄然驶向烟台。

在甲午战争中有许多清朝将领阵亡,他们几乎都得到了朝廷的优恤。只有丁汝昌没有得到任何优恤。光绪皇帝在谕旨中说:“已革海军提督丁汝昌,总统海军始终偾事,前经降旨拿问,获咎甚重,虽此次战败死绥,仍着毋庸议恤。”

有的文章说,光绪皇帝曾经将丁汝昌籍没家产,而且不准下葬,这就纯属虚构了。事实上,康济号砲艇载着丁汝昌遗体到了上海,交给了他的家人,运回家乡安徽老家。由于暂时没有找到适当葬地,就按照当地的风俗进行暂厝(暂不下葬),几年后安葬于安徽无为小鸡山梅花地。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2000-2021 by www.jiaoyu.ozhou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

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

邮箱 : 58 55 97 3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