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聚焦:山东东明:搬迁与致富同步,美不胜收

来源:科普社会 时间:2023-02-06 01:01:08

春风又绿黄河岸,美不胜收黄河滩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东明县沙窝镇翰林院新村的老人看着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喜笑颜开。

在黄河入鲁第一县——菏泽市东明县,黄河滩区二号村台的街道旁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。

东明“黄河大集”年货节活动现场

广场上,七八个年龄相仿的孩子,你追我赶玩着滑板。穿过高高的牌坊,走进离黄河直线距离只有700多米的尚庄新村“黄河大集”,迎面就能看到熙熙攘攘的居民在挑选心仪的商品,商贩们热情招揽着经过的客人,大街小巷洋溢着喜庆的氛围。

年味还没散去,元宵佳节又至。

(一)

48岁的翰林苑新村居民聂献浩,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喜气。他在自家的院子里吆喝了一嗓子,喊上邻居朋友一起去赶大集,边逛边聊起现在的生活。

随着山东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顺利完成,聂献浩家也搬进新村,实现了“安居梦”。

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。为了抵御洪水的侵袭,每家每户都拉土垫台建房子,家家户户都住在很高的院子里,路犹如沟壑,老人孩子进出都不方便,前后邻居离得也远,有个头疼脑热的,更是得走好远的路才能到诊所。聂献浩在外务工,总是不放心家里。

航拍村台美景

再看看现在的村台新村,崭新气派的学校、宽阔笔直的街道,还有诊所、超市、书屋等,一应俱全,左右邻居也能相互照应,心里踏实多了。聂献浩家里还装上了太阳能光伏板,不仅用电省钱,每年还有分红,又多了一笔收入。

何金鱼和邹红丽一家也住在翰林苑新村。丈夫何金鱼在距离新村只有3公里的县城务工,儿子在县城的一家公司上班,邹红丽平时在家料理家务,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。

妻子邹红丽是一个爱整洁的人,她家的院子和房间,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,左邻右舍都喜欢到她家串门。闲时,大家聚在一起聊聊天,拉拉家常,生活惬意而悠闲。

干净整洁的村台街道

新村里的路灯,天一擦黑就会亮起来,大家再也不怕走夜路了。邹红丽说,丈夫下班回来得晚一点,她也没那么担心了。新居的一切都让她觉得幸福。

居民冯保堂老两口喜欢晚饭后在村台上遛弯,“明亮的”夜晚,他总是看不够。

2021年3月18日,这个日期冯保堂记得很清楚。这是他和老伴离开住了几十年的旧居,搬进翰林苑新村的日子。从此,他俩的生活就变了。“多活几年,是咱俩的福,也是孩子们的福。”私下里,老两口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赶上了好时候,要爱护好身体,多活几年。

冯保堂是原徐炉村村民,他经历过的黄河洪水不下十次。当年的苦难冯保堂记忆深刻,如今看着眼前的新村,他更觉得当下的生活弥足珍贵。老两口住在新房子里,每逢周末,孩子们都会从城里回来陪他们住上一两天。

(二)

安居与乐业并重,搬迁与致富同步。

东明黄河滩区面积317平方公里,占山东省滩区总面积的近1/5,而且这里的滩区地势平坦、土地肥沃,是粮食生产的好地方。

东明黄河滩区粮食大丰收

滩区群众搬进新村台后,旧村拆除复垦,腾出的3万多亩土地,让东明多种化农业生产再上一个台阶。

刘书鸣早先从事农资销售,骑着三轮车挨村挨户推销农资产品,一年下来累得不轻,能赚2万元就很不错了。靠攒下的辛苦钱,他在2019年承包了100亩地。他把精力用在照看这100亩地上,没时间再去推销农资产品。

滩区迁建完成后,东明县供销社联合社在24个村台上建设了24个为农服务社,开展土地托管服务。刘书鸣把地委托给服务社,田间日常管理再也不用操心了,一年还能节省5000元成本,他一盘算,又承包了400亩地,一并交给供销社托管,腾出的时间又用在了老本行上——在家门口长兴集乡高台社区开起了农资加盟店。如今的刘书鸣,一年收益20万元不成问题。

“滩区土地成方连片,水利灌溉、电力供应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,能规模化生产,有规模化效益,这就是我愿意投资的原因。”刘书鸣说。

长兴集乡原本从事工程车辆维修的张文增,也是因此开始投资农业生产。到去年秋季,他经营的土地已经达到500多亩。

张文增投资土地的前一年,当地新建了一座提灌站,直接把黄河水通过水渠引到各家各户的地头。这座提灌站覆盖周边10多个村庄的地块。张文增瞅准这个机遇,快速流转土地。2022年麦收前,提灌站打开,水渠灌满了水,玉米播种后,直接抽水灌溉。

张文增还准备购置一台激光平地仪,把成方连片的500亩地块彻底整平,起伏落差不超过3厘米,这样浇灌起来更便利。

东明县万亩虎杖产业园

虎杖是传统中药材,虎杖产业落户黄河滩区,群众不仅每年获得固定的土地流转费用,还能在产业园区就业。

2022年初夏,东明黄河滩区的“金凤滩”虎杖基地,一米多高的虎杖地里人头攒动,260余名来自周边村庄的“采茶女”双手飞舞,采摘虎杖叶芽。负责人车发展则忙着和炒茶师傅联系,尽快将虎杖叶芽制成虎杖茶。

“除草、浇地、施肥,一天干8小时,挣百十来块钱。”长兴集乡二号村台村民郭彦平说,搬迁后不仅住得好了,挣得也多了。

(三)

自古以来,东明人就有在房前屋后栽植树木的习惯,见证了滩区历史的古树是不可再生的活文化和绿色古董。滩区群众喜迁新居,老树也搬了新家。

滩区群众叶永民老家就有一棵老榆树,扛过了三次水淹,有一抱多粗。每年春天,叶永民一家都会从老榆树上捋榆钱,蒸榆钱饭。叶永民一家搬到新村台后,这棵老树“搬”到了黄河滩区迁建记忆林安家,还有专业的人员对它进行养护,“享福”去啦。

东明县沙窝镇二号村台尚庄新村

对古树感兴趣的人,到黄河滩区迁建记忆林看看,各种各样的大树,准能让你一饱眼福。

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实施,黄河滩涂湿地也变得更好,每年有数十万只候鸟到东明黄河滩越冬。

长河落日圆,飞鸟相与还!高空俯瞰,气象万千!

关键词: 美不胜收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 2000-2021 by www.jiaoyu.ozhou.com.cn all rights reserved

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

邮箱 : 58 55 97 3@qq.com